近日公布的深圳滑坡事故调查报告,再次揭开城市美丽外衣之下的暗疮:面对城市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,面对城市建设副产品的处置难题,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明知与规划冲突,仍违法违规强行推动渣土受纳场建设,最终73条生命被吞噬……城市建设与安全发展失调失衡,让深圳付出了惨痛代价。
民乃城之本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、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,是城市运行管理的重要标尺。而在人的各种需求中,安全无疑是第一位的,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,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。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,要加强城市运行管理,增强安全风险意识,加强源头治理。要加强城乡安全风险辨识,全面开展城市风险点、危险源的普查,防止认不清、想不到、管不到等问题的发生。
当前,我国正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。地上,摩天大楼欲比天高;地面,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二;地下,轨道交通如雨后春笋……对于城市而言,发展越快,越趋于现代化,运行机制就越复杂,风险就越容易积聚。近年来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城市,不时出现惊心动魄的一幕:深圳滑坡、芜湖餐馆火灾、天津港爆炸、上海踩踏,无一不是伤亡惨重,令人震惊。
城市之殇必须警钟长鸣。城市管理是“多龙治水”的系统工程,对各部门、各环节的协调程度要求很高,而一些城市中的未知风险,还存在于“认不清”的思维短板、寄生于“想不到”的空间领域、积累于“管不到”的现实疏忽之中,给城市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。
城市安全从来都不是被动应对换来的,必须靠主动出击、主动作为才能赢得。
增强风险意识是前提。城市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,是城市安全的最大隐忧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,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,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。对于城市中每个区域、每个层级的管理者而言,都应增强责任感、自觉性,把职责范围内的风险想到位、防控好,既不把责任推给上面,也不把责任留给后面,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坐视风险而不顾。惟有想在前、做到位,才能防患于未然。
改进管理方式是方向。城市的建设发展,势必给安全管理提出新课题。深圳渣土受纳场建设,如果管理得当,既能破解垃圾堆放难题,又能通过对垃圾的再利用产生新效益。但事与愿违,事前审批放松、事中监管缺位、事后处置错误,叠加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严重后果。面对新形势,城市安全管理亟待创新管理体制,改进管理方式,实现由过程治理为主向源头预防为主转变,由局部治理为主向区域治理为主转变,由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物防综合治理转变,由灾害治理为主向风险管控为主转变,提高科学性、实效性、长效性。
做好风险辨识是关键。城市风险并非孤立出现,常常相互交织并形成风险综合体。因此,加强对城市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尤为必要。惟有对各种可能的风险都心中有数,才能对症下药、综合施策,才有可能把风险化解在源头,才能防范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、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、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风险,才能切实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。
发扬实干精神是保障。城市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,且因城市差异,也没有太多能够照搬的经验,需要城市管理者肯花“笨功夫”、敢啃“硬骨头”。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,看似漂亮的表面文章、虚晃一枪的做做样子,只能自欺欺人。城市安全管理的新面貌、新气象,并不在于制定一沓一沓的新规划,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,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,用新思路、新举措,一步一个脚印,稳扎稳打,积小胜为大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