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1.1防护设施补充建议
(1)本项目汞加料口人员直接接触,建议对汞加料口进行改进,设置有机玻璃密封罩,加料时进行密封加料;
(2)建议对氯化汞包装口进行工艺改进,由人工包装改为自动包装;
(3)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,确保相关设施能有效使用。
5.1.2 管理措施补充建议
(1)本项目生产工艺先进,自动化水平较高,但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高度重视,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,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》及相关文件要求依法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,并保持其机构、人员的稳定性;
(2)不断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;提高员工健康技能,改善作业环境中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点;
(3)不断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,通过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,重点完善职业卫生档案,实现长远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;
(4)加强监督、规范操作,缩短工人在现场的停留时间,增加针对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日常监督管理措施,管理制度中增加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相关条文;职业卫生档案中应增加培训记录及考核成绩、各种监督文书、职业卫生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情况有关资料。
(5)该公司应重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,加强健康监护管理,严格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》及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》,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、在岗期间、离岗前及应急的职业性健康检查;结合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,合理确定健康检查的项目和周期,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、疑似职业病患者,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;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当由取得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定、批准,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承担。
(6)做好员工上岗前培训及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教育,督促职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,指导员工正确操作、使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,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防护意识,做好个体防护,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。
(7)严格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》的规定,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;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、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;做好检测资料整理、分析工作,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内容应向劳动者公布,并将评价结果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;定期向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,以便分类进行监督管理。
|